亚博体彩登录_亚博体彩手机版

敬畏经典 技道互补——我的学书体会

时间:2023-03-13 00:48
本文摘要:文/潘善助经典书法是由先人缔造,经由历史重复磨练,让人看了还要看,写了还想写,惠及子女的书法名作。因此,每一个书法人都应抱持敬畏的态度,尊重经典,尊重历史,尊重先贤的智慧和劳动。 换句话说即是每一个书法人都不行跳开经典这个环节,不行脱离经典而轻言书法创作,轻言书法创新。固然,经典汗牛充栋,人的精神有限,审美趣味各异,所以,对于经典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就我本人而言,我喜欢的是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米芾、苏东坡、祝允明等人的书法。

亚博体彩手机版

文/潘善助经典书法是由先人缔造,经由历史重复磨练,让人看了还要看,写了还想写,惠及子女的书法名作。因此,每一个书法人都应抱持敬畏的态度,尊重经典,尊重历史,尊重先贤的智慧和劳动。

换句话说即是每一个书法人都不行跳开经典这个环节,不行脱离经典而轻言书法创作,轻言书法创新。固然,经典汗牛充栋,人的精神有限,审美趣味各异,所以,对于经典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就我本人而言,我喜欢的是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米芾、苏东坡、祝允明等人的书法。同时,在欣羡的书家之中,他们的作品也是被有选择地学习取法。

绵延跌宕、变化强烈的作品容易引起我的兴趣,引发我的学习热情。好比王羲之的作品,我也练《兰亭序》《圣教序》,但练得更多的是其手札作品如《得示帖》《丧乱帖》等;苏东坡的作品,我最喜欢《黄州寒食诗帖》;米芾的行书,我热衷《苕溪诗帖》《箧中帖》;祝允明的作品,我更迷恋其草书《闲居秋日》。图 潘善助 李华诗 35cm×80cm 2006年面临一件详细的书法经典,如何明白,如何学习,大有讲求。悟性、见识、学问、勤奋等方面都能影响明白和学习的深度。

要综合思量昔人书法创作时的历史配景、工具条件、执笔姿势和艺术主张等因素,只管靠近昔人的书写状态。如纸、笔等书写工具,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书写工具的用材、做工、形质也发生着变化。

王羲之时代的毛笔与吴昌硕时代的毛笔显着差别,前者硬,后者软;前者小,后者大;前者短,后者长。因此,如果用长锋羊毫临写《丧乱帖》,效果不行能好。又如古代的书法形制以横式长卷为主,这既与其时的修建气势派头有关,更取决于其时的纸张生产技术。

亚博体彩手机版

因为,在其时的科技条件下,只能生产幅式较小的纸张。于是,我们看到的“天下三大行书”都是小纸拼接的作品,怀素的《自叙帖》也是由差别色系的小纸接续而成的长卷。小纸写小字,小字用小笔。

故尔,细腻富厚的用笔在小字中更能显出书家的伟大。如果将《兰亭序》写成斗大的字,纵使用笔仍然富厚多变,章法悉依原样,但味道已然差别。

图 潘善助 临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 50cm×170cm 2012年书法必须多写,多写能使手发生感受,因为,书法是徒手艺术。好的书家,笔在其手上犹如其手上生出的第六个手指,随其心意,行行止止,起起落落,心手相应。

但多写的前提是多见奇迹。现代印刷术和信息化使现代人比古代人幸运。藏于美国的黄庭坚大草《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能在上海博物馆拜观到;藏于日本的《丧乱帖》,我们能在书店里买到印刷精致的字帖。可是,昔人也有其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昔人往往能私藏名迹,把玩摹仿。米芾、董其昌如是,莫云卿、陈继儒也是这样。

强调对着名迹临帖的重要着实是因为纵使网络如何蓬勃,印刷如何精致,但究竟下真迹一等。举一件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我们在网上或帖上看到的作品,底色以偏黄色为多,其前后的墨色前润后枯,但第一行与其后各行的变化却无论如何也难以分辨。而原迹的实际情况是,在墨色上,第一行显着有别于第二行和以后各行,第一行墨色最淡,纸张的底色呈黑褐的土壤色,而非黄色。

我是于2011年年底有幸在台北故宫浏览到《祭侄稿》的原作后才发现此中的差异的。潘善 助董其昌论 书178cm×49cm 2012年米芾的《蜀素帖》写在丝织品上,丝织品编织时纵横交织的差别方法会影响其纹理结构。

所以,《蜀素帖》的线条斑剥是由于其质料和做工的奇特而发生的,有纪律的凹凸不平使米芾着墨时,线条的留墨泛起或多或少的变化,自然泛起如枯笔状的虚白效果。因此,如果我们用纸张去摹仿《蜀素帖》,其虚白的效果一定难以体现。同样原理,差别时代的纸张,生产方式的差别也会影响笔墨的效果。

有些作品枯笔呈线状,有些作品枯笔呈点状,这一点一线效果的差别除了用笔或正或斜的差别以外,纸张自己的差异是主要的原因。观光展览能开阔眼界,但停留的时间究竟短,仅仅通过观光时对古帖留下的影象终究不能与私藏名帖者时时面临古帖临习把玩相比。昔人的第二个优势是心静。唐代怀仁花20多年时间潜心集字,完成了千古名作《圣教序》。

试想,怀仁20多年完成一件作品,这样的毅力和恒心,今人能否拥有?现在的书家恐怕是一年至少要完成二十几件作品,量一多质自然难高。我以为这是影响今世书法高度的主要原因。

亚博体彩手机网页版

经典书法的精髓在于充满哲学意味,充满辩证对比。经典书法字小格式大,飞动却遒劲,绵延呈节奏,枯笔有润感,模糊反精到。正因如此,经典耐看,耐赏,耐玩,作为书法人,只有以生命不息,摹仿不止的态度去看待才是。从字体上看,正草隶篆行五体纷呈。

面临五体,我的态度是五体兼习,主攻一体。因为我自感精神有限,五体全面出击会艰苦不讨好。为了证明自己看法的可靠性,我从历史上找到了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家作为佐证。王羲之长于行书、草书和楷书,难见篆书、隶书。

同样,颜真卿精于楷书和行书,张旭擅长楷书和草书,米芾以行书胜。几百年一遇的大书家尚且如此,作为一个普通的书法人,我就更不能作太多的分心了。

所以,我专攻行书,以帖学王羲之书风为主,兼及颜真卿等雄强书风。因我恒久在大学教书法,且在教学时主张学生依兴趣选帖,形成了“一班多体,一体多帖”的教学格式。行书以外的其他四体也要示范,所以,五体兼习。

潘善 助古诗一 首180cm×48cm 2012年在我的书法门路上,职业往往左右着我的生长。适才谈到的五体兼习是其一,更为显着的是我将创作、理论和教育三者并重,力图技道互补。原理很简朴,教书不会理论不行,不懂教育学、没有教学技巧更不行。因为光会写,只能示范,就不能揭开如何写的秘密,不能让学生知其内理,从而收到“授人以渔”的。


本文关键词:敬畏,经典,技道,互补,—,我的,学书,体会,文,亚博体彩手机网页版

本文来源:亚博体彩手机网页版-www.ytzxwl.com